财联社4月16日讯(记者 彭科峰)在房贷需求逐步收缩、基建项目持续调整的背景下,银行应该如何寻找新的信贷增长点?连日来股民配资平台,财联社记者在青岛多地进行了实地调研,探寻银行业在当前信贷环境下的探索,了解当地企业的生产情况。
财联社记者注意到,即便面临诸多现实困难,地方银行、国有大行都在努力探索新的信贷市场和信贷空间。各类民营企业,特别是科技类民企、涉农类民企已经成为不少银行聚焦的重点。
趋势一: 加大科技民企信贷投放已逐步成为共识
“客观来说,过去大型银行都偏爱国企或者地方政府的基建融资,一些民企的信贷需求是容易被忽视的。”某江浙沪银行人士告诉告诉财联社记者。但是,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当前的信贷环境下,国有大行、上市银行也在积极加大对民企的信贷投放。这一点,今年以来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,是一家专注于创新细胞疗法新药开发的生物医药公司。该公司高管张新华向财联社记者介绍,该公司从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出发,以创新研发为立足点,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新性、领先性的细胞药物,重点开发针对实体肿瘤的TIL细胞药物。
张新华进一步介绍,公司研发的首款TIL细胞1类新药已经在2023年11月获得NMPA的临床试验批件,并于去年1月启动1期临床。由于疫情因素,此前谈好的股权类融资遭遇变故股民配资平台,外部投资迟迟不到位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青岛银行下属一家科技支行人员主动找上门了解情况。“当时我们也联系了一些大银行,但是都没有什么回应。”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炒股配资门户_配资平台网站_在线配资炒股观点